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

周向军,庞付玲(1)


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理论依据、历史传统和实践意蕴

沈鋆星,李成恩(9)

【科技伦理】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李露露,王伯鲁(16) 

【经济与管理】

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文君(23)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区域差距、时空演化

孙小强,王燕妮,王玉梅(33)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苑 凯,胡 彪,牛亭云(43) 


金融开放对跨境资本极端波动的影响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

李翘楚,李延喜,何 超,等(5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决策中的锚定效应会影响审计质量吗?

姚 宏,孙晓杰,王慧慧(64)

【政治与法律】

数据权利资产化收益的归属判定

叶 明,马羽男(77) 


WTO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最新态势及中国因应

汤 霞(85) 


客观归责理论与自动驾驶交通肇事刑事责任的归属

姚万勤(93)


从自治走向共治:平台经济“软硬协同”治理模式的确立及其展开 

陈全真(102)


公司法到破产法:重整程序下的股东权利行使

杨鹿君(111)

【教育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与实践重点

史 巍(12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

周 向 军, 庞 付 玲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破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底蕴。该思想从人民主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动力论、社会革命论、社会意识论、社会结构论和共同体思想7大方面赋予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中国内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当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进一步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从整体性、系统性上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精髓要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底蕴


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理论依据、历史传统和实践意蕴 

沈 鋆 星1, 李 成 恩

(1.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9;

2.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所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践指向。因此,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传统和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维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继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和政策措施,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和使命,推动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科技伦理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李 露 露1,2, 王 伯 鲁

(1.重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44;

2.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摘 要: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关怀,始终是马克思技术观的根本主线和鲜明主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域,技术体现了人的需要本性,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和主体地位的确证,更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投射。因此,技术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外化和具体表现。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技术沦为资本家阶级追逐剩余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导致了技术对人的背离和反制,形成了技术异化现象,最终给人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加剧了人的异化。对此,马克思认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解,将技术置于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场域之中,才能实现技术应用向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回归。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观;人学;技术异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经济与管理



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 文 君1,2 

(1.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2.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应用3个维度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以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格局来看,各省份创新能力呈现出高-高或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从作用效果来看,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即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因素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产业结构等传统影响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依然存在,且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创新能力提升。在未来,要建立健全数字经济衡量的统一标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要通过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和风险防控,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结合“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驱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经济;创新能力;数字技术;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区域差距、时空演化

 孙 小 强, 王 燕 妮, 王 玉 梅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依据数字经济的核心要义和行业分类,从基础条件、企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经济总量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覆盖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34个指标,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SDE方法,剖析我国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化规律,结论如下:东部处于领先水平,中部落后于东部,却领先于西部和东北部。西部除个别年份超越东北部,其他年份均处于落后状态,东北部处于不断降低的状态,近年来有所上升;地区总差距和地区间差距都在不断缩小,而地区内差距却不断扩张,分地区差距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空间集聚度呈现出“先收缩后扩展再收缩”的趋势,东西方向的收缩速度快于南北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区域差距;时空演化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苑 凯1, 胡 彪1, 牛 亭 云

(1.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4;

2.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基于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效率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发展效率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关系,在整体发展和分段演化中均表现出较高一致性,两者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逐步进入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正向自相关关系,两者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从时空演变格局来看,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集聚类型呈现由“低效型大差异”向“高效型小差异”的时空格局演进态势;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FDI投资水平和交通便利度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余因素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


金融开放对跨境资本极端波动的影响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

李 翘 楚, 李 延 喜, 何 超, 丁 晨 晨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沿线国家金融开放的进程加快,跨境资本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同时波动加剧。选取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沿线国家198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资本极端波动进行识别与分类,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资本极端波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cloglog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金融开放对跨境资本极端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开放程度会显著增加跨境资本的极端波动,即发生资本激增与资本外逃的可能性,并且金融开放对资本极端波动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分组之间存在差异。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由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两类资本波动所主导的极端波动与金融开放水平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资本极端波动;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开放;“一带一路”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决策中的锚定效应会影响审计质量吗?

姚 宏, 孙 晓 杰, 王 慧 慧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自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以来,模板化特征逐渐显露,资本市场的审计质量是否还会借此得以提高,如何透视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审计披露决策。以2017~2020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考察了锚定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仅会抑制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而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相较于低锚定偏差样本组,高锚定偏差样本组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但围绕“锚”值的“过度充分调整”则会削弱这一影响;同时,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未变更的样本组,在东部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样本组中,锚定效应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关键审计事项;审计质量;锚定效应;地区差异;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政治与法律



数据权利资产化收益的归属判定 

叶 明, 马 羽 男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 重庆 401120)


摘 要: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有序发展,关键在于数据权利的确立,以及如何分配其资产化产生的价值和收益。数据权利作为一种新型权利,其资产化收益的归属因数据要素被不同主体交叉持有而难以判定。现阶段关于公共组织持有的数据资产化收益归属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企业持有的非自生数据以及个人数据这一交叉部分的归属还存在较大争议。针对上述难点,首先,在理论层面,结合产业发展周期的规律,确定数据权利资产化收益在不同周期的归属。其次,在技术层面,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突破技术瓶颈。最后,在立法层面,采取“自下而上”的立法模式,逐步健全数据权利资产化收益相关立法。

关键词:数据权利;资产化;区块链;收益


WTO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最新态势及

中国因应 

汤 霞

(华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跨境数字贸易的发展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WTO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也成为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博弈的重要议题。WTO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呈现模式从多边向诸边发展、内容从滞后性向前沿性转变、参与主体颇具广泛性且地位存在差异性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数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形态、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泛起以及对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的争夺推动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WTO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中国在国内层面应完善数字贸易相关立法,在国际层面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协调与美欧日等国的分歧,尽早提出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WTO;数字贸易;诸边谈判;话语权


客观归责理论与自动驾驶交通肇事刑事责任的归属

姚 万 勤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 重庆 401120)


要:因自动驾驶导致交通肇事该如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逐渐成为新近刑法学界关注的重点。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的智能化产品,其功能性特征与构成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属性存在本质区别,且不具备受刑能力导致其最终无法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在我国承认自动驾驶汽车的犯罪主体资格并无实定法上的依据,因而不具有合理性。对于自动驾驶所导致的危害结果并非均是刑法所关注的重点,在处罚依据上可以引入客观归责理论,合理区分归因与归责的同时,在判断路径中还需要层层筛选、判断风险的类别以及来源。在“驾驶辅助”以及“半自动驾驶”阶段,系统设计者以及驾驶者均有可能成为风险的制造者,而在“完全自动驾驶”阶段则排除了驾驶者的风险制造,风险的制造以及实现均落在系统的设计者身上。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此肯定上述主体均应构成犯罪。在具体的归责之中引入客观归责理论,通过客观归责理论的阶层性判断,不仅有利于准确定性,而且还能进一步限缩处罚范围。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客观归责;交通肇事 


从自治走向共治:平台经济“软硬协同”治理模式

确立及其展开

陈 全 真

(南京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现阶段,平台经营者不再满足于经济目标上的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制定平台规则、行使监管权以及处理平台纠纷,企图掌握一种“准公权力”。由于平台交易的规模化、场景化和分散化,政府监管逐渐失灵导致平台权力失控;合规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平台权力泛化,这意味着传统分散治理模式已无法充分发挥治理成效,需要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构建一种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平台规则虽具有“民间软法”的一系列弊端,但其同样具有和“硬法”共同维护平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主观愿望,应构建一种“软硬协同”的平台经济治理模式。具体而言,政府应当在必要时主动行使监管权,实现平台规则和监管规则的有效对接;司法机关原则上应当尊重平台自治,不对平台规则的合理性做出过多评价,甚至是实质性审查;例外情况下,司法机关应当对平台自治不足或过度自治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及时做出司法回应。

关键词:平台经济;平台规则;自治;共治;软硬协同 


公司法到破产法:重整程序下的股东权利行使

杨 鹿 君1,2 

(1.安徽大学 法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41;

2.南京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在重整程序的公司治理与权利配置中需正视股东的主体地位与正当权利。重整程序适用条件与重整公司的估值困难决定了重整程序中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人不确定,在未证明公司“事实破产”前,公司法设定的股东共益权应当继续行使,但股东不得“明显滥用”权利恶意阻碍重整程序进程,损害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而破产法设定的股东重整程序参与权利应实质性加强,以实现重整程序内股东与债权人在剩余索取权人未定下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公司法;制度衔接;重整程序;股东权利;公司治理 



教育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

历史经验与实践重点 

史 巍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何以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传播的引领力,并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塑形的作用,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前提澄明、历史经验总结并提出实践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价值层面引领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向,能够发挥凝聚群体共识的重要作用,也能够有效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并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需要继承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围绕这一工作形成的基本经验,即始终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始终在回应时代需求中进行整体谋划、始终将激发全民创造活力作为重要任务,更需要通过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工作的整体统筹、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主流渠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日常形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铸魂,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历史经验;实践重点 



图文编辑:彭傲

责任编辑:陈晓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微信号dutxbsk

联系电话(0411)84708305

    电子邮箱:gjxbs@dlut.edu.cn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文章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